1-2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5.4%。其中,轻工业增长13.7%,重工业增长16.2%。
一、用电市场情况
1-2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239.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3%。第一产业用电量106.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5%;第二产业用电量3892.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5%;第三产业用电量580.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59.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3%。
1-2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为3837.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9%;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分别为5.36%和12.64%。
从各区域的用电量增长情况来看,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93%)的省份依次为:安徽(19.99%)、内蒙古(19.28%)、上海(17.96%)、甘肃(17.78%)、青海(17.43%)、新疆(17.30%)、河南(16.88%)、湖北(16.06%)、广西(15.85%)、山东(15.06%)、河北(14.84%)、天津(14.02%)、江苏(13.97%)、吉林(13.45%)、陕西(12.42%)、浙江(12.25%)。
二、发电生产情况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5169.28亿千瓦时(见备注),比去年同期增长11.3%。其中,水电478.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火电4527.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核电105.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6%。全国主要电网统调发电量4507.16亿千瓦时,最高发电负荷合计42651万千瓦,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07%、15.62%。
1-2月份,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生产设备容量68671万千瓦,同比增长14.5%。其中,水电12245万千瓦,同比增长14.0%;火电54994万千瓦,同比增长13.9%;核电885万千瓦,同比增长29.2%。
三、供电与销售情况
1-2月份,全国电网供电量4564.23亿千瓦时,售电量4416.08亿千瓦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50%和12.87%。全国主要电网统调用电量4501.04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43439万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4.85%、17.95%。
四、全国跨区域送电及进出口电量情况
1-2月全国跨区送电80.76亿千瓦时;进出口电量31.30亿千瓦时,其中进口电量10.13亿千瓦时,出口电量21.17亿千瓦时。
1-2月,华北送华东17.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3%;东北送华北8.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8.57%;华东送华中5.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64%;华中送华东1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1%,其中葛南直流1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45%,龙政直流1.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9.99%,宜华直流0.5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9.00%;华中送南方8.1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0.47%;西北通过灵宝变电站送华中5.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5%。
1-2月份,南方电网的西电送广东48.9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57%;西电送广西13.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66%。
1-2月份,广东购香港10.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64%;广东送香港12.7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2%;广东送澳门3.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68%;云南送越南4.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85%;广西送越南0.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3%。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2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748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21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60小时,与去年同期持平;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830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26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为宁夏、甘肃、天津、吉林、青海、北京、辽宁、陕西、上海、安徽、新疆、山西、河北、重庆、福建、河南、黑龙江。
1-2月份,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46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12克/千瓦时。全国发电厂累计厂用电率6.06%,其中水电0.58%,火电6.62%。线路损失率3.25%,比上年同期上升0.54个百分点。
六、电力建设情况
1-2月份,全国电源建设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719.45万千瓦。其中水电91.33万千瓦,火电592.15万千瓦,风电33.57万千瓦。电网建设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368万千伏安、线路长度1110公里。
备注:1、发电量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电厂统计数据,与全社会用电量统计口径不一致;
2、发电(不含发电量)统计口径为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
我国新能源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我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高度重视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方针,被明确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一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说,目前,我国电源结构主要以火电为主,火电装机比例占到全部装机容量的近80%;而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较少,只有20%左右。“燃煤火电特别是小机组火电,是环境的最大污染源。”陆启洲说:“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能源规划中重点考虑电源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能源,以减轻电力对煤炭的依赖,同时减少煤炭运输对交通的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集团总经理周大兵表示,将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集团内的装机比重。周大兵透露,国电集团将开发建立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北、东北、东南沿海六大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2010年末,国电集团风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600万千瓦,这一数字预计将占全国风电总装机的40%。
尽管国家对发展新能源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由于我国新能源发展历史较短,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代表和委员们建议,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力度,特别是在即将******的能源法中应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强表示,目前国家对新能源企业所给予的支持和扶持的政策,体现比较明显的是在风电方面,比如说对风电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有政策性补贴,包括一些上网电价的补贴等等。但是对于光伏发电等方面,还缺少系统的支持政策。
“太阳能、风力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属于社会共同利益,发展初期的高电价应坚持全社会共同负担的原则,由全社会来分担。”陆启洲建议说,“国家应该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政策,抓紧规划并实施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制定合理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价格和税收政策,为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认为,太阳能光热利用的前景已被世界各国普遍看好,都在采取大的动作,加快这一产业的技术研发、市场开发。但是,目前国家在对太阳能光热利用的重视程度上、组织体制上、研发投入上、行业监管上,都与持续发展的太阳能光热产业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电网发布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发布并开始实施《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等五项技术标准。这五项技术标准是我国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设计技术原则。
100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在我国为新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属特高压输电技术。这些标准的技术原则基于国内外特高压科研成果,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设计研究结论及参考国外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已有建设和运行经验提出,其适用性仍有待今后工程设计和工程投运后的实践检验,并通过不断积累经验而加以完善。这些标准规定,100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
这些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编制,东北电力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西北电力设计院、西南电力设计院、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参加编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管理。
|